同時,離子液體功能化后自身性質發生了改變,但往往熔點升高、黏度變大,不利于實際應用。本文立足于尋找降低離子液體熔點和黏度的方法,借鑒生物細胞膜的結構性質特點,根據離子液體中的主要相互作用同細胞膜中磷脂分子之間的主要相互作用都是范德華力的相似性,將改變細胞膜流動性的主要作用結構引入離子液體中,設計合成新型離子液體——仿生離子液體。通過對仿生離子液體微觀結構的理論計算研究,探索其結構與性質的變化規律,同時,利用仿生離子液體的高生物相容性,將其應用于生物傳感器的制備,拓展該類離子液體在生物領域的應用范圍。本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仿生離子液體的設計與性質及其在生物催化中的應用” No.21173070)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仿生離子液體的設計合成與表征。生物膜是由磷脂雙層分子構成,當外界環境條件改變時,其結構會發生適當改變,以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這是細胞的恒黏適應性。根據離子液體結構與生物細胞膜結構的相似性,我們將產生恒黏適應性的分子結構引入離子液體,通過在甲基咪唑分子上修飾含有雙鍵或含有甲基支鏈結構的脂肪鏈,設計、合成了以四氟硼酸、六氟磷酸為陰離子的仿生離子液體。采用核磁共振波譜等技術對所合成的離子液體進行了結構表征,并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了所合成離子液體中雜質對甲苯磺酸的含量。所合成的對甲苯磺酸類離子液體中間體在室溫下為固體,四氟硼酸和六氟磷酸離子液體室溫下為液體。 2.仿生離子液體的熔點測定及量化計算。測定了所合成離子液體的熔點或玻璃化溫度,探討了陽離子不同側鏈結構對其理化性質的影響。采用密度泛函B3PW91方法對所合成離子液體的陽離子結構進行了優化,分別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和二階微擾方法計算了陰陽離子間的相互作用能,兩種方法獲得的結果具有一致性。結合實驗數據研究熔點與陰陽離子間相互作用能和氫鍵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在烷基咪唑類離子液體的烷基側鏈中引入雙鍵或遠離N原子一端引入甲基支鏈能夠降低離子液體的熔點,結合計算結果可以得到:當烷基側鏈較短時,陰陽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對離子液體的熔點、玻璃化溫度等宏觀性質貢獻較大;當烷基側鏈較長時,陽離子間的范德華力對熔點、玻璃化溫度的貢獻不可忽略。 3.仿生離子液體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以合成的巰基功能化仿生離子液體為功能單體,與膽固醇分子混合制成組裝溶液,并通過自組裝的方式修飾到金電極上制成膽固醇分子印跡傳感器,通過循環伏安、電化學交流阻抗等電化學方法表征電極表面,并初步考察分子印跡傳感器的性能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