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濃度檢測新技術——離子液體CO2濃度傳感檢測技術
在大型生產工廠、寫字樓和店鋪等設施內,為了避免影響身體健康,規定的標準之一就是二氧化碳濃度。對于大型生產工廠、寫字樓和店鋪等,要求室內CO2濃度必須控制在1000ppm以下。無人環境的大氣中的CO2濃度一般為400ppm左右。CO2度達到1200ppm,空氣質量會變差。如果達到5000ppm,就會影響健康。實際上,掌握CO2濃度并將其控制在1000ppm以下遲遲未能實現。主要原因在于CO2傳感器。
現有的CO2傳感器分為紅外吸收式和固體電解質式兩種。紅外吸收式利用光源,固體電解質利用加熱器,耗電量都比較大。例如,固體電解質式需要加熱至近400℃進行測量。
由于耗電量大,想在工廠、辦公室和店鋪內測量二氧化碳濃度時,很難作為無線傳感器終端使用,也難以定期監測。
例如,使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二氧化碳傳感器中耗電量較低的產品,利用4節5號電池連續驅動,約1天就需要更換電池。因此,這些產品平并不適合持續測量二氧化碳濃度的用途。
因此大多采取的做法是,無論是否有人也無論當時的二氧化碳濃度如何變化,都要每隔一定時間通過空調換氣,從而將二氧化碳濃度保持在1000ppm以下。可以說,這是比較浪費能源的做法。
從檢測方法進行改進
作為能連續測量的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歐姆龍開發出了無需像原來那樣利用光源和加熱器等大耗電量機制的檢測方法
新技術利用了能出色吸收二氧化碳的離子液體。離子液體還具備只有離子沒有溶劑、導電性高等特點。由于穩定性較高,作為傳感器,其電氣特性和化學特性均比較穩定,而且因為熔點和沸點高,具備耐300℃以上高溫的不燃性等。
使用離子液體的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通過吸附氣體產生的電氣特性變化來檢測二氧化碳濃度(圖4)。無需利用光源和加熱器等,與以往的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相比,不但耗電量低,還能減小尺寸、實現高速響應性和低成本。
采用的離子液體為通用產品,并非特殊產品。目的是實現能輕松設置的傳感器終端。傳感器終端上的離子液體的狀態介于蜂蜜和色拉油之間,放在電路板上也不會流出來。
終端尺寸為2cm×5cm,傳感器元件尺寸在1cm×1cm以下。平均耗電量不到100μW,測量范圍為300~3000ppm。分辨率與現有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相同,為100ppm。由于是在室內測量,設想使用溫度范圍為5~45℃。
致力于離子液體(ILs)研發生產、應用推廣和全球銷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和一致性因此得到保障,Tel:021-38228895